成熟的标志,在于这6个字
作者 | 木棉 来源 | 人间书 2022年英国作家蕾秋·乔伊斯的小说《一个人的朝圣》畅销近40个国家,全球销量超400万册。 书中讲述65岁的退休老人为让身患癌症的朋友活下去,历时87天,徒步627英里探望朋友的故事。 在行走中,哈罗德回溯过往,勇敢面对原生家庭的缺憾、儿子的离世、夫妻的隔阂与对朋友的愧疚,完成了自我救赎。 在充满遗憾的人生里,哈罗德重新审视自我。 改变能改变的,接受了不能改变的,放下了过去的伤痛,找到生活的真谛,走向了真正的自己。 读完《一个人的朝圣》 才明白: 人这一生,所有遗憾过错,迷茫痛苦……都能够得到安放与弥补。 只有做到“接纳,改变,放下”,领悟这6字真言,才能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,才是真正的成熟。 如此,才能平静从容、毫无遗憾地过完我们的一生! 维克托·弗兰克尔曾说:当我们接纳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时,我们边可以以更积极的心态去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。 16岁时的哈罗德与莫琳在舞厅一见钟情,因彼此深爱而结婚。 然而,婚后的琐碎消耗双方的爱,让他们沉默寡言。 儿子戴维的出生,莫琳全心思在戴维身上,哈罗德既不主动和莫琳沟通,对孩子也缺乏耐心,导致夫妻感情疏远。 莫琳抱怨他对生活无热情,对事业无追求,长大的儿子也埋怨他冷漠、懦弱与平庸。 为了生活,哈罗德在一个酒厂工作了45年,没有升职加薪,没有出人头地。 除此之外,他没有做过任何自己想做的事,接纳不了自己,也没有想过自己要干什么。 哈罗德即使身处痛苦与悔恨之中,也无法面对现实的破碎,而是在平庸中煎熬度过了几十年。 直至他65岁时,收到十几年未联系的朋友的信。 这才得知故友奎妮患癌、将不久于人世的噩耗。 因此,他原本平淡的生活,泛起了涟漪。 他决心以最虔诚的方式为朋友祈祷:徒步625英里到贝里克郡。 他坚信只要自己在朝圣路上,奎妮就能活下去的信念。 于是他打电话告诉奎妮:“自己会走路过来,不会再让她失望。” 妻子莫琳则认为哈罗德是一个连面包都做不好的人,丢三落四且胆怯。 要从金斯布里奇徒步627英里去贝里克郡,简直是天方夜谈。 面对妻子的质疑,哈罗德没有退缩,而是听从内心,踏上一个人的朝圣之路。 在这场朝圣中,不管是客店旅人,还是没有孩子的女人、临时医生……都让哈罗德看见了平凡人中的普通与坚韧、遗憾与新生。 最后,哈罗德终于接纳了自己的平庸,有了力量找寻自我,救赎自己。 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里有一句话: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,要自己去争取与奋斗,不论结果是喜是悲,但可以慰籍的是,你总不枉在这世界活了一场。 唯有接纳自己的平庸,才能将当下过好。 在看清自己的普通后,依旧要有相信自己的力量,做自己的选择,找自己的人生。 如此,在平庸里依旧能找到自己的人生,活出生命的意义。 《一个人的朝圣》中说: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东西,去争取,去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一些事情。 面对未知,迷茫困顿虽是常态,但亦是强大自己的机会。 唯有直面挑战与困难,去改变一些东西,才能使自己坚不可摧。 哈罗德徒步不久,年迈的身体就出现问题:脚磨出水泡,腰酸背痛难熬。 哈罗德犹豫了,他不知道是否应该回家准备必需的物品,但他知道一旦回去就会失去出发的勇气。 所以哈罗德还是在跌跌撞撞中继续往前走下去。 哈罗德认为: “如果他把这个计划说得足够多,说不定就能渐渐变成能把这件事做成的人。” 当途经旅店休息时,他说出自己要徒步到贝里克郡的计划。 客店里有人惊讶,有人嘲讽,但也有许多善意与祝福。 正如书中写道: 哈罗德离开时,他们都相信他。 他们看到了他的帆船鞋,听过了他说的话,用心说服理性,选择忽略一切证据,去期待一种不言自明的,比现实更大、更疯狂、也更美好的可能性。 路途上,他听着遇到的人的经历,也不断瓦解自己过往的痛苦。 他出发前未准备的东西,都在他前进的路上自然而然地来到他身边。 哈罗德不再担心与质疑自己,而是沿途欣赏景色。 不再与身体抵抗,而是以坚韧从容的心态去面对未知,坚定地相信自己能够越过重重障碍。 再后来,哈罗德徒步的事迹广为人知,他有了一群跟随者。 然而哈罗德受制于朝圣团体的矛盾与规则,与去往贝里克郡的方向越走越远。 哈罗德知道目的偏差后,他瓦解自己迎合讨好的作风,挣脱团体的施压与语言束缚,又毫不畏惧地重新回归一个人的朝圣。 最终,哈罗德历经87天,终于走到了贝里克郡,见到了朋友奎妮,完成了一个人的朝圣。 《未来简史》里写道:人之所以不愿改变,是因为害怕未知。但历史唯一不变的事实,就是一切都会改变。 面对迷茫,人总会因为未知的恐惧与缺乏勇气而继续向前。 然而,人唯有向前走,困难才会后退。 迷茫中,只有不停下脚步,才能驱散所遇阴霾。 打破困顿,改变与强大自己,才能安顿心灵,从容不迫地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。 哈罗德在朝圣中,不断回顾往事,发现自己一直被痛苦与悲伤裹挟。 他回忆起原生家庭,小小年纪被母亲抛弃,父亲酗酒成性对他不管不顾,他只能独自承受同学的欺凌。 所以,他一直讨好别人、胆小怕事、懦弱冷漠、总是做个隐形人。 在成为父亲后,即使很爱自己的孩子,也只是在延续着父亲的方式,在默然间冷漠对待儿子。 当儿子戴维处在事业困顿、精神崩溃、患上抑郁症向他求助时,自己只是漠视与逃避,最终导致儿子死亡。 儿子离开后,夫妻感情破灭,即使在一个屋檐下,也形如陌人。 又想起20年前,自己在工作中酒后失态,打破了老板最贵重的东西不敢承认,朋友奎妮帮他顶替罪责被老板解雇的事。 懦弱的他从来没有勇气说出事实,也没有对奎妮道歉或感谢,只是一直在逃避。 回忆这些往事,哈罗德心如刀割,多年来,他一直都活在这些痛苦与自责里。 当他在朝圣之旅上与不同的人见面,一边听他们的故事,一边反思自己的过去,他逐渐学会释怀。 他不再沉溺于过去的痛苦,而是珍惜当下,去改变还能改变的事情。 他试着放下原生家庭的痛苦,理解妻子对他的怨恨,接受了儿子的离开,直面了对朋友的愧疚。 最终,他靠着坚定的信念,走到贝里克郡,见到了奎妮,弥补内心的过错。 对于妻子,哈罗德深知自己对她的忽视与对家庭的冷漠,他也在努力修补夫妻之间的爱与信任。 而在哈罗德离开的日子里,妻子莫琳也审视与反思过去的生活。 她从照片的细微处逐渐发现哈罗德对儿子戴维的爱。 他们走进婚姻的初衷都是为了给彼此最好的爱,而不是彼此伤害。 最终,他们放下了过去的痛苦,重新找回爱意,走向新的生活。 弘一法师曾说:一念执着,万般皆苦;一念放下,便是重生。 每个人都有着内心不可诉说的痛,过度沉溺,百害无利。 面对过去的缺憾伤痛,唯有学会放下,才能重启新的人生。 正如《了凡四训》所说:“从前种种,譬如昨日死,从后种种,譬如今日生。” 所有伤痛皆是另一种成全,珍惜当下,与过往和解,才能调适自己的人生,活出生命的真谛。 唯有释怀,才能找到生活的真谛,自在安宁,幸福美满。 曾在知乎看过这样一个问题:“在最艰难的日子里,你是怎么走过来的。” 其中有一个高赞的回答是:接受它,改变它,放下它。 生活充满苦涩、痛苦、遗憾……但也暗含新生。 有人在遗憾痛苦中,将生活过得一败涂地;有人在矛盾平庸的日子里凑合地过活;而有人则直面内心,与过去和解,开启新的生活。 至于要活出怎么样的人生,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抉择与行动。 一个人的成熟,是看淡过去的缺憾,接受能接受的,改变你能改变的,放下你应该放下的。 正如书中所写到:我们都有过去,都有遗憾,但发生的事情无法更改,好好珍惜当下,才能不负未来。 唯有“接纳,改变、放下”,才能释怀所有,成全自己,活出生命最好的状态。 以上,共勉之。 作者 | 木棉,来源:人间书 主播 |云湾,暖心宝哥,每晚用声音伴你入眠。 图片 | 视觉中国,网络(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 搜索
-